2022年的春天来的如此不平凡,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全方位不知时长的封校,考验着每一个山大人。通知封校的那一刻,在大多数工作人员整理工作资料走往校门之外时,高等医学研究院教师队伍里,有四个身影义无反顾的逆向而行,无怨无悔的开始了长达近50天的坚守,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刘招舰教授、杨帆教授、张洁老师、赵慧老师。
这段特殊的日子里,高研院第一时间建立了一支校内校外综合联动、线上线下全天候待命的精干队伍,以确保转化医学共享平台正常运转、校内课题组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学生学习生活顺利进行。趵突泉和千佛山两个校区连同管理、多个学院住宿在实验楼数十名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障、两个校区间学生的转运、因运动意外受伤学生的紧急救治、关键实验仪器全部正常安全运转……,这些凝结成一句话的工作,靠的是冲在防控一线领导的统筹帷幄、靠的是留守教师的最大限度的无私奉献、靠的是校外全体教职员工的鼎力合作、靠的是学生的理解和支持、靠的是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仪器平台不停歇、管理服务不走样
转化医学共享平台作为面向整个学校的科研共享仪器平台,在封校期间依然肩负着重要的科研任务,平台管理人员通过线上培训讲座、远程联机指导等方式保障仪器运行,达到每天上百小时的仪器使用量的同时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转。学院定期召开院务联席会、师生交流会、导师研讨会,传达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指导方针,部署进一步防疫工作。

高研院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及党支部会议-防疫总动员
顾“小家”,爱“大家”,志愿服务落在实处
留守趵突泉校区的老师身担实验室管理、动物房管理和清洁、研究院所有校内相关事务等多重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她不仅身顾“小家”,更是心系“大家”,利用有限的缝隙时间,踊跃报名,成为校区志愿者,每天清晨五点半就投身送餐队伍中保证2000多份盒饭按时送到学生手中。送餐结束后,换上白色隔离衣的她又出现在动物房,承担管理动物房内1000余笼小鼠的重任。她表示“虽然精疲力尽,经常晚上十点才吃午饭,但是,作为一名党员的信念感一直支持着我。同时协助资实部与齐鲁医学院巡查小礼堂和管理耳鼻咽喉重点实验楼,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知识,累的心甘情愿,累的充实扎实。”

张洁老师在进行动物房清洁和平台消杀工作
思政教育不断线、暖心关怀不缺席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高研院火速成立研究生临时党支部,发挥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骨干作用,临时党支部在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主动承担了协助驻校老师管理教学楼、宿舍楼等大环境的任务,并主动承担起实验物资搬运等工作,真正体现了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更有青年教授逆行入校,深入了解校内学生的科研和生活状况,及时排解学生对实验进展的担忧。并以网络访谈等形式鼓励学生们树立崇高理想,战胜困难,选择合适的科研之路。
封校期间,我院研究生因运动意外受伤,时值深夜,院领导第一时间到岗,在校外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近凌晨两点,顺利完成转运和入院工作,学院老师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垫付了数万元住院费用,真正体现了校内外高效联动,师生温暖连心,学院团结一致的抗疫精神。
集智合力顾大局、心怀责任勇担当
学校封闭化管理后,千佛山校区十号楼内滞留学生除了本院研究生外,还有来自药学院、融合中心、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等学院的近50名学生,管理难度很大。留守千佛山校区的老师第一时间逐一走访实验室,悉心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担负起了老师、家人、知心大姐姐等多重角色,完满出色地零失误完成任务。

赵慧老师搬运物资、检查实验室安全
值得被大家记住的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为了让每一个课题组均能开展科研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充分支持和帮助下, 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积极努力和统筹安排下,我院完满完成了12名研究生的跨校区转移工作,这项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在完成转运那一刻,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骄傲和感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师、一切为了科研工作,在高研院,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准则!
终于,我们迎来了春暖花开!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经历练,怎知美好!在这场对抗病毒的战役中,我们收获了团结,我们收获了担当,我们收获了一颗颗为了集体荣誉而热血沸腾的心!感谢有你!我们的抗疫标兵!感恩有你!我们最爱的家-我的山大,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