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合作发展部来到高等医学研究院就医学领域合作与发展相关事宜召开座谈,聚焦对外合作办学、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为学校医学事业发展谋划新路径。

会议伊始,服务山东办、合作发展部于德宁主任介绍了学校在医科合作项目、教育基金会及继续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与工作进展。新学期将秉持 “两个融合” 思路,即促进学校与地方融合,助力地方科技与人才培养,同时推动各学院学科融合,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实现社会服务与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将持续推进边疆研究院建设,努力打造山东省 16 地市 “1+N” 研究院格局,加强校企研究院建设。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从组织、制度、人才培养及评估体系与生态保障方面提供坚实保障。

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招舰在会上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成果。研究院自 2017 年运行以来,已引进二十余位优秀学者,涵盖多位杰青与海外优青。研究方向不断凝练,在转化医学方面成果显著,如孙蓉教授团队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进展,李东海教授团队在人工心脏等医疗器械研发上具有转化潜力。同时,研究院还关注到国家对新药研发的重视及相关政策支持,认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尽管存在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等问题,但随着国家战略投入及企业发展需求转变,有望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创新药物研发。
参会人员就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吕海泉教授反映,尽管山东大学品牌受认可,但个人在与企业对接时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转化平台及前期资金支持。服务山东办于主任表示将加强组织协调,通过举办成果对接会等活动,整合资源,为科研人员与企业搭建沟通桥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在学生就业方面,将利用学校丰富的地方研究院及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